找工作却进入了培训机构学习?参加IT技术培训被贷款?被“招转培”了该怎么办?

未分类阅读模式

声明: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“老冯法律”,想获得更多的专业法律知识和帮助请关注今日头条“老冯法律”,在头条APP内搜索“老冯法律”即可找到

找工作谨防“招转培”——对全国首例“招转培”诈骗案的思考

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,满怀希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离开校园,踏入社会,却遭遇不法分子以“高薪工作”为诱饵骗取巨额的所谓“培训费”。这是一种危害程度堪比“校园贷”的新型诈骗方式“招转培”!

所谓“招转培”是“招工转培训”的简称,即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该虚假招聘信息往往是学历不限、经验不限、年龄不限、却有高福利、高工资的待遇。或者是,直接向不法分子购买应聘者的身份信息(某些招聘网站会不定期的出售“简历包”,所谓的简历包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应聘人员的简历信息)。公司对应聘者进行针对性筛选后,按“话术单”打电话通知应聘者至公司进行面试。面试后以其能力达不到该岗位标准为由,要求应聘者参与公司4个月的有偿培训, 并承诺若接受培训, 即可由公司负责安排或者推荐高薪岗位。其间, 公司与应聘者签订 《学员培训服务协议》, 并以可返还餐补、住宿补助等生活补助为诱饵, 要求应聘者下载相关贷款APP, 通过办理第三方贷款的方式,每人支付培训费人民币19800元左右。或者是公司以应聘者的名义办理各大银行的信用卡,利用pos机套现,来骗取应聘者学费。但应聘者接受上述4个月的无证培训后,公司却无法兑现原先“安排或推荐高薪岗位”的承诺。或者是应聘者交完培训费用以后,“招转培”企业只是简单的播放一些基础的公开的视频课程作为其所谓的培训。最后违法兑现“高薪承诺”。

 

2018年10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全国第一起“招转培”诈骗案。

案情简:陆某某于2017年2月与“北京优才公司”合作创办“孜米公司” (有限责任公司)。同时,陆某某又创办了“北京优才公司”在沪的分支企业,以“招转培”模式开展经营。所谓“招转培”是“招工转培训”的简称,即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 公司对应聘者进行针对性筛选后,按“话术单”打电话通知应聘者至公司进行面试。面试后以其能力达不到该岗位标准为由,要求应聘者参与公司4个月的有偿培训, 并承诺若接受培训, 即可由公司负责安排或者推荐高薪岗位。其间, 公司与应聘者签订 《企业准员工培训服务协议》, 并以可返还7000元生活补助为诱饵, 要求应聘者下载相关贷款APP, 通过办理第三方助学贷款的方式,每人支付培训费人民币23800元。但应聘者接受上述4个月的无证培训后,公司却无法兑现原先“安排或推荐高薪岗位”的承诺。截至案发, 有133名被害人报案, 共涉及金额人民币220余万元。

最终,被告人陆某被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判决犯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。责令被告人陆某某退赔各被害人的经济损失。扣押在案的犯罪工具依法予以没收。

这一判决可谓是大快人心,“招转培”的受害者大多为刚刚毕业一心求职的大学应届生,他们在客观上,没有能力对“招转培”企业进行一个正确的认识,,且在主观上出于对公司承诺的良好信赖及对未来“高薪就业”的美好愿望,支付了高额培训费,作出了错误的财产处分的行为,从而遭受了损失。此种情况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点,招转培企业应构成诈骗罪既遂。

招转培诈骗与以往典型的招工诈骗案件相比,有其不同之处。该类案件中,培训服务协议和相关贷款行为、办理信用卡行为等都是犯罪分子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手段和工具, 更为可恨的是犯罪对象直接指向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,利用学了生社会经验不足,天真善良、单纯等特点

综上所述,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,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“招转培”这种诈骗方式的存在,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出手严厉打击“招转培”诈骗。同时,再一次提醒广大学弟学妹,找工作一定要真大双眼,如遇招转培,请立马报警。

 
  • IT培训
  • 培训骗局
  • 招聘骗局